《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穿越时空与古人同赏绝美一曲

由阿蘅于2022-06-06整理

《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穿越时空与古人同赏绝美一曲

展览现场

《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穿越时空与古人同赏绝美一曲

《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穿越时空与古人同赏绝美一曲

《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穿越时空与古人同赏绝美一曲

端午假期,在广东省博物馆(以下简称“粤博”)三楼展厅三展出的《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上,琴曲《平沙落雁》在观众耳边流淌。广陵派琴家马维衡先生用北宋“松石间意”琴弹奏的这首琴曲录音,让观众穿越时空与古人同赏绝美一曲。

本次展览由广东省博物馆(广州鲁迅纪念馆)主办,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协办,共展出文物展品62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6件/套,另有工艺类辅助展品百余件。展览将持续展至8月21日。

壹 古琴成为文人之器

有一种乐器,带着时间的气息,又宝光如新;音色深邃低沉,又清澈亮丽。它有着空灵的泛音——如摇曳在庙宇屋檐下的风铃,有着浑厚的低音——如吹过群山万壑的松风,有如大音希声——蕴含着独与自然天地往来的精神……这就是古琴,深具中华民族精神、审美情趣的传统乐器。

《史记》记载,孔子曾向当时著名的琴师师襄学习弹琴,并从琴曲《文王操》中感悟到了周文王的精神境界。在传统中国,古琴不仅仅是高雅音乐艺术的代表,更是传统文化最核心的精髓部分。文人心目中,无论弹琴或是听琴,都是极为风雅之事。中国乐器众多,在传统的“八音”之中,仅“丝”这一类,就包含有琴、、筝、琶等多种乐器。而古琴独得文人青睐,成为文人之器,众器之君。

贰 古琴文化博大精深

展览分为“山隐隐——古琴音乐艺术”“水迢迢——古琴文化世界”两大部分,展出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藏宋元明清珍贵古琴22张,结合粤博所藏书画、文玩、古籍等藏品,讲述古琴独特的魅力。

其中,“山隐隐——古琴音乐艺术”部分,以文人美学为切入点,解读古琴音乐,带观众听懂琴曲,成为知音人。古琴音乐的最大特点:不以旋律取胜,而极为注重音色。这种写意化的表达宜于抒发性情,与文人审美高度契合。展览这一部分将中国传统哲学与审美相结合,用不同风格的文人书画作品来表现各种音乐特征,将声音之美形象化、可视化。

“水迢迢——古琴文化世界”部分,介绍古琴的发展历史、历代文人琴家、琴谱、琴派的形成,以及琴歌相和、文人雅集等传统,展示一个丰富博大的文人精神世界。古琴从先秦礼乐到文人之器,漫长的历史中,众多人们耳熟能详的文化名人都与琴有着不解之缘:汉代的司马相如、蔡文姬,魏晋时期的嵇康、陶渊明,唐代的白居易,宋代的范仲淹、欧阳修、苏轼等等,无一不是琴中高手。展览这一部分结合文人斫琴与文人藏琴,讲述古琴独特的记谱方式、众多的琴家流派、丰富的文化典故,以及深厚的文人传统。

如何听懂琴音

古人曾说“琴为心音”,也曾感叹“知音难觅”。许多人第一次听古琴,都会觉得难以把握其美感,形容不出好在哪里。这正是古琴音乐的特点,不以旋律取胜,而是注重音色,它的美蕴含在每个音符中。这种写意化的表达宜于抒发性情,与文人审美高度契合。

想要听懂琴音,就要了解“文人审美”。文人审美离不开儒、释、道三教,它们是中国思想文化的重要渊源。儒家推崇中正平和的中庸思想;佛家主张自心清净,向内寻求;而道家讲求回归自然,纯任自然。此三教之思想,对中国传统文人审美影响巨大。此外,在中国古代的审美体系中,本来自有一种“以悲为美”的传统,作为底色贯穿于历朝历代的文学艺术之中。上述美学特征,构成了中国传统文人审美的“美学坐标”。

《大音希声——古琴艺术与文化展》穿越时空与古人同赏绝美一曲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