戚异峰办公桌的一侧,整齐摆放着很多乐器盒。他打开了其中三个,里面装的分别是丝弦、小二胡(滇二胡)和灯弦。丝弦和小二胡是云南花灯中的传统主弦乐器,灯弦是新改良后的一种乐器,近几年得到普遍使用,现已发展成为主弦乐器。云南花灯中还包括色彩型乐器,通常指的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如象脚鼓、葫芦丝、小三弦,甚至树叶等,它们在花灯配乐中起点缀的作用。
戚异峰,云南省花灯剧院民族乐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他介绍:乐队所用的乐器,通常包括四个部分:弦乐、弹拨乐、管乐和打击乐。弦乐,包括二胡、中胡、大提琴、贝斯等;弹拨乐,通常包括扬琴、琵琶、中阮、大阮;管乐,指的是竹笛、唢呐、笙等;打击乐,板鼓、小堂鼓、大鼓、锣钵镲等是常规乐器,俗话说“半场锣鼓半场戏”,没有打击乐,就不称之为“戏”,足可见其重要性。
作为一种地方性剧种,云南花灯所使用的乐器是在不断发展中得到完善的。而云南花灯的传统主弦乐器,指的是丝弦、小二胡。
戚异峰小心翼翼地从乐盒里拿出他的丝弦和小二胡,这两把乐器已经陪伴了他近二十年。如今,它们的声音依然洪亮。“丝弦的声音特点是响亮。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音响并不发达,在乡村演出,若是乐器的声音不响亮,就起不到引领的作用。”戚异峰说。小二胡,样子有点像京胡,但声音没京胡响亮。戚异峰特意表演了一段,比起丝弦的嘹亮,小二胡的声音略显“嘶哑”,“只有云南花灯才使用小二胡。”戚异峰说:“花灯中的曲调各不相同,需要展现爆发力时就用丝弦,表现柔美时就用小二胡,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展现云南花灯音乐的不同风格。”
除主弦乐器,云南花灯还会使用色彩型乐器。色彩型乐器,通常指的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它们不作为主要乐器使用,在花灯配乐中起点缀的作用。戚异峰说:“色彩型乐器的音色、音质,个性特点突出。因为其个性特点突出,就会和其他乐器‘打架’,比如小三弦,它的穿透力很强,十人组成的乐队,若有小三弦,很明显就听得出来。《郑喇叭外传》里面就有一段以小三弦为主的配乐,是根据它的音乐特色和剧情需求特别选用的。常见的色彩型乐器包括葫芦丝、象脚鼓等,也会用到树叶等。”
戚异峰对乐器的喜爱,源于自小受父亲的熏陶。“父亲曾在嵩明文化馆做了26年的馆长,现在也仍写剧本、创作音乐、打扬琴、吹唢呐等。”戚异峰10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扬琴,还是县里小有名气的小童星。初中毕业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到当地招生,戚异峰成为定向生中的一员。在求学的四年间,戚异峰每周六早上六点钟就要坐公交车到梁家河转车再到省花灯剧团,跟着胡黔老师学习二胡,毕业后顺利进入省花灯剧团,2013年担任省花灯剧院民族乐团团长。
戚异峰和老一辈花灯人一直希望能改良出一种乐器,来满足当下人对花灯音乐的需求。“在长期的音乐审美当中,玩乐器的人都形成了‘挑剔’的毛病。学习乐器,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挑剔,只有挑剔,才能让自己的演奏更完美,更出色。”
戚异峰担任团长后,在院长黄绍成的大力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改良传统主弦乐器。“想法是六七年前就有,最终成型是在这几年。”戚异峰说:“整个改良过程很困难,好在经历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我们这辈人手里改良成功。”
这种主弦乐器叫“灯弦”,目前,云南省花灯剧院、自由花灯团体以及花灯爱好者都在使用,普及广泛。戚异峰为我们展示的灯弦,是改良成熟后的第一代产品,当时,民族乐团一共购买了七把。灯弦的主体也被设计成了竹子的形状,但它的材料其实是老红木,且用的老红木还是明清旧料,木头的声音出来更干净、纯粹、柔和,更能被现代人的审美所接受。
灯弦琴杆的长短、筒子的大小都会影响乐器本身的声音,“琴筒也是用木头做的,要把木头打到成品的薄度,很难做成圆的,全国只有一位师傅能做。灯弦的面板用的是蛇皮,但蛇皮有很多种类,每一种的音色出来也不尽相同,需要反复调试。”戚异峰说:“但改良成功的灯弦,比起之前的乐器,更好操作,上手快,音色、音质更精美,和乐队中的其他乐器融合地更好。灯弦的加入,丰富了我们伴奏的手段,如今,根据花灯每段的唱腔需要,丝弦、小二胡、灯弦这三种主弦乐器都会在花灯演出中得到运用。”
在云南花灯的演出中,主弦乐器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演奏,它们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戚异峰总结了四个字“托帮跟带”。
“托”,指的是如何托住一个“腔”,是为演员服务的,把演员“托”在中间,既不抢演员的风头,又能使得演员的演唱锦上添花。“帮”,即每个曲调都会有一个“过门”,“过门”需要让演员知道要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情绪氛围,让演员感受得到,不管是欢快的、愉悦的,还是愤怒的、哀怨的等等。“跟”,就是演员在唱的过程当中,你要跟着演员的唱腔走。主弦乐器演奏的难点,就在于遇到不同的演员,演奏者就要根据演员的需求进行配合。这就要求演奏者除了要了解音乐,还要了解演员的内心。所以,别看只是用了一件乐器,考量的却是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带”,就是在演员演唱的过程当中,不但要和演员配合,还要带着乐队配合演员的唱腔。
“音乐最能直击人们灵魂深处,引发内心情感共鸣。”一个好的主弦乐器演奏者,不但要会演奏,还要会看戏,对剧本、对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控。之后把音乐通过乐器的演奏融入到演员的表演当中,最终感染观众、打动观众,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戚异峰现场为我们演奏了一段《窦娥冤》,内容是窦娥对自己冤屈的诉说,我们能从音乐中感受到窦娥的满腹冤屈,一旦没了音乐,全靠演员在台上进行干巴巴的表演,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乐器的加入,则能让观众更快地感受到表演者的情感表达,并融入其中。”戚异峰说。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云南花灯剧传统乐器一种直击心灵的声音
戚异峰办公桌的一侧,整齐摆放着很多乐器盒。他打开了其中三个,里面装的分别是丝弦、小二胡(滇二胡)和灯弦。丝弦和小二胡是云南花灯中的传统主弦乐器,灯弦是新改良后的一种乐器,近几年得到普遍使用,现已发展成为主弦乐器。云南花灯中还包括色彩型乐器,通常指的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如象脚鼓、葫芦丝、小三弦,甚至树叶等,它们在花灯配乐中起点缀的作用。
主弦乐器:丝弦、小二胡
戚异峰,云南省花灯剧院民族乐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他介绍:乐队所用的乐器,通常包括四个部分:弦乐、弹拨乐、管乐和打击乐。弦乐,包括二胡、中胡、大提琴、贝斯等;弹拨乐,通常包括扬琴、琵琶、中阮、大阮;管乐,指的是竹笛、唢呐、笙等;打击乐,板鼓、小堂鼓、大鼓、锣钵镲等是常规乐器,俗话说“半场锣鼓半场戏”,没有打击乐,就不称之为“戏”,足可见其重要性。
作为一种地方性剧种,云南花灯所使用的乐器是在不断发展中得到完善的。而云南花灯的传统主弦乐器,指的是丝弦、小二胡。
戚异峰小心翼翼地从乐盒里拿出他的丝弦和小二胡,这两把乐器已经陪伴了他近二十年。如今,它们的声音依然洪亮。“丝弦的声音特点是响亮。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音响并不发达,在乡村演出,若是乐器的声音不响亮,就起不到引领的作用。”戚异峰说。小二胡,样子有点像京胡,但声音没京胡响亮。戚异峰特意表演了一段,比起丝弦的嘹亮,小二胡的声音略显“嘶哑”,“只有云南花灯才使用小二胡。”戚异峰说:“花灯中的曲调各不相同,需要展现爆发力时就用丝弦,表现柔美时就用小二胡,两者相互配合才能展现云南花灯音乐的不同风格。”
除主弦乐器,云南花灯还会使用色彩型乐器。色彩型乐器,通常指的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它们不作为主要乐器使用,在花灯配乐中起点缀的作用。戚异峰说:“色彩型乐器的音色、音质,个性特点突出。因为其个性特点突出,就会和其他乐器‘打架’,比如小三弦,它的穿透力很强,十人组成的乐队,若有小三弦,很明显就听得出来。《郑喇叭外传》里面就有一段以小三弦为主的配乐,是根据它的音乐特色和剧情需求特别选用的。常见的色彩型乐器包括葫芦丝、象脚鼓等,也会用到树叶等。”
“灯弦” 改良成功
戚异峰对乐器的喜爱,源于自小受父亲的熏陶。“父亲曾在嵩明文化馆做了26年的馆长,现在也仍写剧本、创作音乐、打扬琴、吹唢呐等。”戚异峰10岁的时候,就开始跟着父亲学习扬琴,还是县里小有名气的小童星。初中毕业后,云南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到当地招生,戚异峰成为定向生中的一员。在求学的四年间,戚异峰每周六早上六点钟就要坐公交车到梁家河转车再到省花灯剧团,跟着胡黔老师学习二胡,毕业后顺利进入省花灯剧团,2013年担任省花灯剧院民族乐团团长。
戚异峰和老一辈花灯人一直希望能改良出一种乐器,来满足当下人对花灯音乐的需求。“在长期的音乐审美当中,玩乐器的人都形成了‘挑剔’的毛病。学习乐器,就是不断地修正自己,不断地挑剔,只有挑剔,才能让自己的演奏更完美,更出色。”
戚异峰担任团长后,在院长黄绍成的大力支持下,一直致力于改良传统主弦乐器。“想法是六七年前就有,最终成型是在这几年。”戚异峰说:“整个改良过程很困难,好在经历几代人的努力,终于在我们这辈人手里改良成功。”
这种主弦乐器叫“灯弦”,目前,云南省花灯剧院、自由花灯团体以及花灯爱好者都在使用,普及广泛。戚异峰为我们展示的灯弦,是改良成熟后的第一代产品,当时,民族乐团一共购买了七把。灯弦的主体也被设计成了竹子的形状,但它的材料其实是老红木,且用的老红木还是明清旧料,木头的声音出来更干净、纯粹、柔和,更能被现代人的审美所接受。
灯弦琴杆的长短、筒子的大小都会影响乐器本身的声音,“琴筒也是用木头做的,要把木头打到成品的薄度,很难做成圆的,全国只有一位师傅能做。灯弦的面板用的是蛇皮,但蛇皮有很多种类,每一种的音色出来也不尽相同,需要反复调试。”戚异峰说:“但改良成功的灯弦,比起之前的乐器,更好操作,上手快,音色、音质更精美,和乐队中的其他乐器融合地更好。灯弦的加入,丰富了我们伴奏的手段,如今,根据花灯每段的唱腔需要,丝弦、小二胡、灯弦这三种主弦乐器都会在花灯演出中得到运用。”
戚异峰总结“托帮跟带”
在云南花灯的演出中,主弦乐器的重要性并不仅仅是指简单的演奏,它们扮演着更为重要的角色,戚异峰总结了四个字“托帮跟带”。
“托”,指的是如何托住一个“腔”,是为演员服务的,把演员“托”在中间,既不抢演员的风头,又能使得演员的演唱锦上添花。“帮”,即每个曲调都会有一个“过门”,“过门”需要让演员知道要进入一个什么样的情绪氛围,让演员感受得到,不管是欢快的、愉悦的,还是愤怒的、哀怨的等等。“跟”,就是演员在唱的过程当中,你要跟着演员的唱腔走。主弦乐器演奏的难点,就在于遇到不同的演员,演奏者就要根据演员的需求进行配合。这就要求演奏者除了要了解音乐,还要了解演员的内心。所以,别看只是用了一件乐器,考量的却是演奏者的综合素质。“带”,就是在演员演唱的过程当中,不但要和演员配合,还要带着乐队配合演员的唱腔。
“音乐最能直击人们灵魂深处,引发内心情感共鸣。”一个好的主弦乐器演奏者,不但要会演奏,还要会看戏,对剧本、对人物有自己的理解和把控。之后把音乐通过乐器的演奏融入到演员的表演当中,最终感染观众、打动观众,让观众感受到人物内心的情感。”戚异峰现场为我们演奏了一段《窦娥冤》,内容是窦娥对自己冤屈的诉说,我们能从音乐中感受到窦娥的满腹冤屈,一旦没了音乐,全靠演员在台上进行干巴巴的表演,很难引起观众的共鸣。乐器的加入,则能让观众更快地感受到表演者的情感表达,并融入其中。”戚异峰说。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