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2日晚,星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组曲《大湾情缘》在星海音乐厅首演。这部以民族管弦乐为主体、结合不同民俗及时尚元素的民族管弦乐组曲,展现了星海音乐学院近年来在多学科、跨界交融,以及民族管弦乐音声探究的创研成果。
《大湾情缘》由星海音乐学院及广东民族乐团出品及演出,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和香港作曲家陈明志担任作曲,深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林大叶担任乐团指挥,著名词作家陈道斌谱词,谭洪涛担任编舞。张喜秋、刘罡、冯国栋、费琪芳、任雯文、林彩霞等歌唱家联袂演出,合唱指挥家张新携星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以及青年口琴演奏员龙登杰、国家一级古筝演奏员付娜等参与演出。
《大湾情缘》全曲约 75 分钟,尝试从岭南到大湾区的历史文脉与发展、粤港澳的民俗风貌以及寄托团队心怀助力湾区文化建设的冀愿等三个面向进入,将作品按呈现方式细分若干篇章,共六个段落。《大岭之南》作为乐曲的开首有承上启下之意,娓娓道来大湾区的景况。《湾区情歌》由男女声独唱、合唱与乐团唱出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随后《珠江随想》、《濠江飘色》及《香港故事》三个篇章,分别借十孔口琴、古筝、粤港童谣及各种有着时代印记的曲调,呈现粤港澳在时代的轮转中各自的景致。最后,《梦起大湾》以男女声独唱、合唱与乐团唱出粤港澳人民的生话及对湾区的愿景,热情讴歌三地人民协同并肩,为奋进新时代而努力的真挚情怀。近 90 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有着磅礴的气势与恢宏的音量,加上特色乐器的加持,展现了当下多元的声音景观及人文生态。
主创团队感怀于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及粤港澳一衣带水、一脉相承的厚重多彩的人文历史,力图通过一部既具备广府文化中独立自由、开放的个性品质,又具备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作品来讲述 " 湾区的故事 ",讴歌三地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创造。
据了解,主创团队曾分别到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中山、珠海、江门、东莞、惠州各城市进行采风学习,提取各地文化、民俗、音乐等素材,进行艺术加工,最终以 " 民族管弦乐组曲 " 的方式呈现。蔡乔中及陈明志两位作曲家各以不同的角度,展现对大湾区的风物情怀的不同感悟。陈明志介绍说:"《大湾情缘》是以声音生态学理念出发的音乐剧场式作品,引用或迻译流传于大湾区各地的曲调及別具地源特色的生态音声。"
组曲演唱部分別使用了吟诵、呼喊、哼鸣、叫卖、对唱等方式,使用语言除普通话外,亦加入了粤语,丰富了乐曲的地道情韵。对于声调、音节丰富多彩的粤语及抒情性较强的歌词,在与民族管弦乐配合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主创团队为此进行了各种尝试,如以 " 呼应 " 或人声吟诵等协调方式来处理歌词中粤韵及与旋律行腔间的问题。加上美声、民声、流行等的不同唱法及风格的综合使用,为作品的声乐部分带来更丰富的艺术呈现。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星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组曲《大湾情缘》首演 用音乐讲述“湾区故事”
6月22日晚,星海音乐学院民族管弦乐组曲《大湾情缘》在星海音乐厅首演。这部以民族管弦乐为主体、结合不同民俗及时尚元素的民族管弦乐组曲,展现了星海音乐学院近年来在多学科、跨界交融,以及民族管弦乐音声探究的创研成果。
《大湾情缘》由星海音乐学院及广东民族乐团出品及演出,星海音乐学院院长蔡乔中和香港作曲家陈明志担任作曲,深圳交响乐团首席指挥林大叶担任乐团指挥,著名词作家陈道斌谱词,谭洪涛担任编舞。张喜秋、刘罡、冯国栋、费琪芳、任雯文、林彩霞等歌唱家联袂演出,合唱指挥家张新携星海音乐学院合唱团,以及青年口琴演奏员龙登杰、国家一级古筝演奏员付娜等参与演出。
《大湾情缘》全曲约 75 分钟,尝试从岭南到大湾区的历史文脉与发展、粤港澳的民俗风貌以及寄托团队心怀助力湾区文化建设的冀愿等三个面向进入,将作品按呈现方式细分若干篇章,共六个段落。《大岭之南》作为乐曲的开首有承上启下之意,娓娓道来大湾区的景况。《湾区情歌》由男女声独唱、合唱与乐团唱出对粤港澳大湾区未来发展的美好祝愿。随后《珠江随想》、《濠江飘色》及《香港故事》三个篇章,分别借十孔口琴、古筝、粤港童谣及各种有着时代印记的曲调,呈现粤港澳在时代的轮转中各自的景致。最后,《梦起大湾》以男女声独唱、合唱与乐团唱出粤港澳人民的生话及对湾区的愿景,热情讴歌三地人民协同并肩,为奋进新时代而努力的真挚情怀。近 90 人的大型民族管弦乐有着磅礴的气势与恢宏的音量,加上特色乐器的加持,展现了当下多元的声音景观及人文生态。
主创团队感怀于国家战略的宏伟蓝图,及粤港澳一衣带水、一脉相承的厚重多彩的人文历史,力图通过一部既具备广府文化中独立自由、开放的个性品质,又具备国际视野和家国情怀的作品来讲述 " 湾区的故事 ",讴歌三地人民的勤劳、智慧与创造。
据了解,主创团队曾分别到广州、深圳、佛山、肇庆、中山、珠海、江门、东莞、惠州各城市进行采风学习,提取各地文化、民俗、音乐等素材,进行艺术加工,最终以 " 民族管弦乐组曲 " 的方式呈现。蔡乔中及陈明志两位作曲家各以不同的角度,展现对大湾区的风物情怀的不同感悟。陈明志介绍说:"《大湾情缘》是以声音生态学理念出发的音乐剧场式作品,引用或迻译流传于大湾区各地的曲调及別具地源特色的生态音声。"
组曲演唱部分別使用了吟诵、呼喊、哼鸣、叫卖、对唱等方式,使用语言除普通话外,亦加入了粤语,丰富了乐曲的地道情韵。对于声调、音节丰富多彩的粤语及抒情性较强的歌词,在与民族管弦乐配合方面有一定的难度。主创团队为此进行了各种尝试,如以 " 呼应 " 或人声吟诵等协调方式来处理歌词中粤韵及与旋律行腔间的问题。加上美声、民声、流行等的不同唱法及风格的综合使用,为作品的声乐部分带来更丰富的艺术呈现。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