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选合适的竹子、安装芦笙的簧片、校准芦笙的音阶……数十道工序后,一根根普通的竹子在徐维笙的手中慢慢蜕变成一把音质圆润、做工精湛的芦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芦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维笙虽然只是位95后的年轻小伙,但在改良和创新瑶族芦笙技艺上,早已成为圈中有口皆碑的“老师傅”。他让古老的民族乐器更适应现代人的视听需求,吹奏出更动听的旋律。
芦笙在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地区深受喜爱,出生在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老屋栎村的徐维笙,从小就听家中老人吹芦笙、讲与芦笙有关的故事。徐维笙耳濡目染下也对芦笙产生了热爱,四处拜师学艺。他发现,随着岁月的流逝,村中掌握芦笙制作技艺的老人越来越少,心中不免着急。
为了能够坚定信念,提醒自己肩负的使命,徐维笙还改了名字,他把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改为芦笙的“笙”。
回到老家,徐维笙在自家楼上开了一个工作间,开始专心研究芦笙制作。他告诉记者,瑶族芦笙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芦笙略有不同,制作技艺大都已经失传,想要传承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复原。他遍访多地瑶族村落,搜寻、记录关于瑶族芦笙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方法,同时还开始着手整理瑶族歌书、鼓谱等瑶族历史材料。经他复原的木斗芦笙得到了国内芦笙研究专家的认可。
“刚开始学习制作芦笙时,我发现按照古法制作的芦笙音域较窄,音质不够浑厚,能够吹奏的曲子比较单一。”徐维笙意识到,要想让瑶族芦笙传承下去,必须有所创新。他开始摸索,从传统的木斗六管六音芦笙,到木斗十五管十五音芦笙、八管十六音葫芦笙……经过改良后的芦笙,音色各异、形态多样,更符合先当代音乐演奏需求。
2017年,徐维笙带着改良制作的瑶族芦笙参加广西工艺美术“八桂天工奖”的评比,获得自治区级铜奖。2020年,他凭借改良制作的瑶族芦笙,获得该年度“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家”的提名。
整天与古老的民族乐器打交道,过的是上山采竹,下山与锯子、刨子、锤子、锉刀等工具为伴的生活,徐维笙依旧保持乐观和阳光。打扮自带民族韵味的他,只要拿起芦笙就能现场吹奏,边吹边舞,瞬间就能把欢乐的气氛带动起来。
随着瑶族文化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徐维笙传承芦笙的信心就更足了。2016年,他开始在当地收徒传艺,并带领村民成立“瑶族古文化艺术团”,去各地表演。“我想培养更多的瑶族文化爱好者、传承人,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瑶族的文化,让越来越多人喜欢上芦笙,喜欢上我们的手工艺。”徐维笙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徐维笙: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芦笙制作技艺”传承人
挑选合适的竹子、安装芦笙的簧片、校准芦笙的音阶……数十道工序后,一根根普通的竹子在徐维笙的手中慢慢蜕变成一把音质圆润、做工精湛的芦笙。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芦笙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徐维笙虽然只是位95后的年轻小伙,但在改良和创新瑶族芦笙技艺上,早已成为圈中有口皆碑的“老师傅”。他让古老的民族乐器更适应现代人的视听需求,吹奏出更动听的旋律。
“抢救”技艺主动退学
芦笙在苗、瑶、侗等少数民族地区深受喜爱,出生在富川瑶族自治县葛坡镇老屋栎村的徐维笙,从小就听家中老人吹芦笙、讲与芦笙有关的故事。徐维笙耳濡目染下也对芦笙产生了热爱,四处拜师学艺。他发现,随着岁月的流逝,村中掌握芦笙制作技艺的老人越来越少,心中不免着急。
改良芦笙广获认可
为了能够坚定信念,提醒自己肩负的使命,徐维笙还改了名字,他把名字中的最后一个字改为芦笙的“笙”。
回到老家,徐维笙在自家楼上开了一个工作间,开始专心研究芦笙制作。他告诉记者,瑶族芦笙与其他少数民族的芦笙略有不同,制作技艺大都已经失传,想要传承下去,首先要做的就是复原。他遍访多地瑶族村落,搜寻、记录关于瑶族芦笙的制作工艺和演奏方法,同时还开始着手整理瑶族歌书、鼓谱等瑶族历史材料。经他复原的木斗芦笙得到了国内芦笙研究专家的认可。
“刚开始学习制作芦笙时,我发现按照古法制作的芦笙音域较窄,音质不够浑厚,能够吹奏的曲子比较单一。”徐维笙意识到,要想让瑶族芦笙传承下去,必须有所创新。他开始摸索,从传统的木斗六管六音芦笙,到木斗十五管十五音芦笙、八管十六音葫芦笙……经过改良后的芦笙,音色各异、形态多样,更符合先当代音乐演奏需求。
2017年,徐维笙带着改良制作的瑶族芦笙参加广西工艺美术“八桂天工奖”的评比,获得自治区级铜奖。2020年,他凭借改良制作的瑶族芦笙,获得该年度“中国民族乐器十大改革家”的提名。
随身携带古书资料
整天与古老的民族乐器打交道,过的是上山采竹,下山与锯子、刨子、锤子、锉刀等工具为伴的生活,徐维笙依旧保持乐观和阳光。打扮自带民族韵味的他,只要拿起芦笙就能现场吹奏,边吹边舞,瞬间就能把欢乐的气氛带动起来。
徐维笙外出时,还随身带着不少古书资料。当他从包中掏出厚厚一叠资料向记者展示时,实在让人有些吃惊。他笑说,这是为了在有灵感时能马上拿出来翻阅,或是在与人们讨论芦笙文化时,将它们作为佐证资料。随着瑶族文化被越来越多人熟知,徐维笙传承芦笙的信心就更足了。2016年,他开始在当地收徒传艺,并带领村民成立“瑶族古文化艺术团”,去各地表演。“我想培养更多的瑶族文化爱好者、传承人,让更多人了解我们瑶族的文化,让越来越多人喜欢上芦笙,喜欢上我们的手工艺。”徐维笙对未来充满了信心。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