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琴演奏——气息、句法和时间布局

由橘子猫于2022-06-10整理

今天为大家分享扬琴演奏中的气息、句法和时间布局问题。

演奏扬琴时,首先要认真、细致地阅读乐谱,在内心中用音响的想象力去塑造出虚拟的实时演奏状态。这时,比较重要的事情是马上分出句法,作曲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通常以整数小节,如8、16小节来构思句法,一个大的段落如16或者32个小节表达一种比较明确的情绪或音乐形象。在明确完句法后,可以明确哪些地方要有一些呼吸,在扬琴演奏中,呼吸记号意味着演奏中手臂和身体的某种暗示动作,这种动作是为了宣示出作品的旋律气息和不同句子。现在扬琴家的演奏动作太多,而且大多是在刻意做动作,对于作品的气息和句法安排只能算是比较偶然的,虽然说是因为表演的外在需要,但如不能深入研究气息和控制,中国扬琴的音乐发展就很难在深度上有所提高。

扬琴演奏——气息、句法和时间布局

句法就象人的语法一样,讲究“断”,人在说话的时候,句子之间的“断”可以影响到整个句子最后要表达的意思。同样,扬琴作品句法的“断”也非常重要,小的换气和大的换气,意义非常不同,从演奏上说,暗示动作也应不同,比如,作品引子结束连接旋律呈示的第一段时,其中的身体动作非常重要,小了,观者就会不明新的一段已经开始;反之,如果在旋律的表达中,突然有些特别大的动作,观者就会不明就里,从客观上影响了某段句法的整体表达。

同时,气息和作品的时间布局也是非常相关的。所谓时间布局,就是作品各部分的速度安排。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现在的扬琴作品越弹越拖沓,本是小作品却非要演绎成十几分钟的泱泱大作,殊不知,扬琴作品不但是要演给习琴者观看,也要演给普通音乐爱好者欣赏,精简、到位的时间布局能带来精致、形象的艺术意趣。一般说来,作曲家是先构思出音乐动机或者某种形象化的旋律,再动手结构全曲。

而引子往往是全曲某种意象的提前昭示,本身在结构中起一种抛砖引玉的作用,布局中千万不要小题大做,时间一定要控制在观者不烦的情绪范围中,心理学研究,人对于相同事物的关注时间大概是15秒,这说明观众对于一种情绪的忍耐程度是非常有限的。这就要求演奏家在考虑时间布局,也就是演奏速度和句法力度等等,必须要做到既要把该表达的表达明白,又要在尽可能不拖沓的范围内进行。

现有的扬琴作品大多数都是在一个形象化旋律的基础上变奏、反复、模进、对比、扩展、紧缩、加花、叠置声部等手法创作成的。总体上,是同一形象的不同情绪侧面,在读谱准备的时候,就可以在内心中确定一定的速度,不同的段落不同的速度,最重要的是,确立整个作品的速度,这种确立是必须考虑观众心理的,音乐学中一种名为接受美学比较多的阐释了这种心理。演奏时,可以临时根据一定的情绪气场,调整各段的时间布局。这一点,音乐大师们通常在舞台上是最敏感的。因为这种调整的存在,使得演奏家的音乐句法、音乐段落的表达充满不同的意趣,当然,抓住基本的时间布局还是非常重要的,这里并不是要所有的演奏都临时随意调整,事实上,恰恰是因为缺乏读谱的演奏前准备,多数的扬琴演奏者一上台就抓不住自己的速度,导致表达与理解之间的尴尬,最后观众并不能理解演奏的音乐情绪到底是什么感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