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唢呐的演奏方法

由汤圆于2022-02-23整理

彝族唢呐,彝族双簧气鸣乐器。彝语称莫合、莫轰、来、泽乃等。因通体用木制成,故又有彝族木唢呐之称。流行于贵州省威宁、毕节、六盘水和四川省凉山彝 族自治州甘洛、喜德、布拖等地。

彝族唢呐的演奏方法

演奏彝族唢呐时,管身竖持,双手扶管,右手拇指按背孔,食指、中指、无名指按正面上三孔,左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按正面下四孔。口含簧哨,用循环换气法吹奏,音域a—a2,有两个八度。

彝族唢呐发音较为柔和,音量较大,音色浑厚。可用于独奏、齐奏或器乐合奏。

彝家经常使用两支音高相同的唢呐一起吹奏,演奏乐曲的中音旋律时,两支唢呐就齐奏;演奏乐曲的高音旋律时,有一支唢呐吹奏低八度音,民间称这种两支分别吹奏高低八度的奏法为“倒扣”。每逢佳节喜庆或婚丧嫁娶之时,彝族人民都要请民间艺人演奏唢呐,并且还常有由小皮鼓、铜等乐器一起进行合奏。

据传,唢呐的曲谱,是受岩洞滴水的“叮咚”声的启发而 来的,民间称其为“声谱”。唢呐传统曲牌较多,流传较广泛的有《迎上谱》 、《阴谱》 、《扣谱》等,其中毕节地区流行的有《草谱》、《老谱》、《新谱》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