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酷爱弦乐,是村里越调戏班的头把弦和灵魂人物,数十年来常常带领戏班成员为周边群众演出;他乐善好施,几年前因救人重伤致残,但他从无怨言。他就是高新区遵化店镇石灰厂村的王朝英,曾获市级村宝等荣誉,还是市级、省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3月29日下午,明媚春光里,位于311国道(许南公路)东侧不远的石灰厂村党群综合服务站内,不时传出铿锵有力的器乐声,配以或豪迈或悠扬的越调唱腔,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是石灰厂村越调戏班正在进行常规练习。农闲时,几乎每天下午、晚上,一众越调爱好者都会聚在一起排练节目,弘扬传统戏曲艺术。
“我们村的越调戏班在我很小时就有了,有近百年的历史。”谈及村里的戏班,今年79岁的王朝英感慨道。他头发花白,面容慈祥。他说,河南本土戏曲有豫剧、曲剧和越调三大剧种,他们村历来最爱越调,他就是听着越调戏长大的。
“越调戏听着可顺心,可得劲儿。”王朝英说,他特别喜欢越调戏,但嗓音条件不是很好,于是选择学拉弦子,学成后很快成为村里戏班的头把弦,数十年来一直为戏班演出伴奏。
排练现场,在妻子谷秀玲的陪伴下,王朝英专注地看着演员及乐队的演出,跟随鼓点手打节拍,看到精彩处,面带笑容为大家鼓掌。
“他一直是我们戏班的头把弦,弦子拉得可好了。他拉的是主弦坠胡,我拉的是配弦二胡。”谈及王朝英,正在拉坠胡的村里戏班主弦王长山说,几年前,王朝英见义勇为身受重伤后,自己在他的指导下改拉主弦坠胡。
“他如今抬手仍很困难,他拉不成了我拉,戏班子有啥事我都会向他请教,我就是他的秘书。”尽管王朝英如今因身体原因无法演奏,但在王长山眼里,王朝英一直是戏班的灵魂人物。他说,戏班多年来在王朝英带领下,编排有古装戏20多部,最辉煌时除了在本地演出,还多次到南阳方城、漯河舞阳等地演出,“近年来行情不好,但他仍不计报酬地带领大家为广大戏迷演出。”
“拉弦子可不是好学的,没有多年苦练是练不出来的。”王朝英家中的坠胡有五六把,他说,他十来岁正式学拉坠胡,一开始跟着村里的老艺人学,后来,来自许昌襄城县的艺人们常到村里交流,他得到了名家指点。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王朝英说,为练好坠胡,他下了大功夫,“当时手指头都磨烂了。”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执着追求,他的演奏水平快速提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样板戏流行时,王朝英就已成为村里戏班的头把弦,“那时戏班经常到各地演出,《红灯记》《沙家浜》各种现代戏我都会拉。”
“他特别喜欢玩乐器,只要有演出,家里啥事都不管了。但我很支持他,他娱乐了自己,也娱乐了别人。”谷秀玲说。
“他全神投入演奏时是最帅气的,我们做儿女的都为他自豪。”王朝英的三女儿王红军说,她从小就喜欢看父亲演奏。
“我今年73岁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和朝英大哥搭档演奏,谁也离不开谁。”村里戏班鼓手郑子稳说道。
石灰厂村党支部书记王俊领说,多年来,王朝英为村里戏班的发展付出很多,今后村里会加大对戏班的扶持力度,让这一传统艺术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乡村戏班领头雁”王朝英 一把坠胡走天下
他酷爱弦乐,是村里越调戏班的头把弦和灵魂人物,数十年来常常带领戏班成员为周边群众演出;他乐善好施,几年前因救人重伤致残,但他从无怨言。他就是高新区遵化店镇石灰厂村的王朝英,曾获市级村宝等荣誉,还是市级、省级见义勇为先进个人。
3月29日下午,明媚春光里,位于311国道(许南公路)东侧不远的石灰厂村党群综合服务站内,不时传出铿锵有力的器乐声,配以或豪迈或悠扬的越调唱腔,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这是石灰厂村越调戏班正在进行常规练习。农闲时,几乎每天下午、晚上,一众越调爱好者都会聚在一起排练节目,弘扬传统戏曲艺术。
“我们村的越调戏班在我很小时就有了,有近百年的历史。”谈及村里的戏班,今年79岁的王朝英感慨道。他头发花白,面容慈祥。他说,河南本土戏曲有豫剧、曲剧和越调三大剧种,他们村历来最爱越调,他就是听着越调戏长大的。
“越调戏听着可顺心,可得劲儿。”王朝英说,他特别喜欢越调戏,但嗓音条件不是很好,于是选择学拉弦子,学成后很快成为村里戏班的头把弦,数十年来一直为戏班演出伴奏。
排练现场,在妻子谷秀玲的陪伴下,王朝英专注地看着演员及乐队的演出,跟随鼓点手打节拍,看到精彩处,面带笑容为大家鼓掌。
“他一直是我们戏班的头把弦,弦子拉得可好了。他拉的是主弦坠胡,我拉的是配弦二胡。”谈及王朝英,正在拉坠胡的村里戏班主弦王长山说,几年前,王朝英见义勇为身受重伤后,自己在他的指导下改拉主弦坠胡。
“他如今抬手仍很困难,他拉不成了我拉,戏班子有啥事我都会向他请教,我就是他的秘书。”尽管王朝英如今因身体原因无法演奏,但在王长山眼里,王朝英一直是戏班的灵魂人物。他说,戏班多年来在王朝英带领下,编排有古装戏20多部,最辉煌时除了在本地演出,还多次到南阳方城、漯河舞阳等地演出,“近年来行情不好,但他仍不计报酬地带领大家为广大戏迷演出。”
“拉弦子可不是好学的,没有多年苦练是练不出来的。”王朝英家中的坠胡有五六把,他说,他十来岁正式学拉坠胡,一开始跟着村里的老艺人学,后来,来自许昌襄城县的艺人们常到村里交流,他得到了名家指点。
“师父领进门,修行靠个人。”王朝英说,为练好坠胡,他下了大功夫,“当时手指头都磨烂了。”靠着坚韧不拔的毅力和执着追求,他的演奏水平快速提升。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样板戏流行时,王朝英就已成为村里戏班的头把弦,“那时戏班经常到各地演出,《红灯记》《沙家浜》各种现代戏我都会拉。”
“他特别喜欢玩乐器,只要有演出,家里啥事都不管了。但我很支持他,他娱乐了自己,也娱乐了别人。”谷秀玲说。
“他全神投入演奏时是最帅气的,我们做儿女的都为他自豪。”王朝英的三女儿王红军说,她从小就喜欢看父亲演奏。
“我今年73岁了,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和朝英大哥搭档演奏,谁也离不开谁。”村里戏班鼓手郑子稳说道。
石灰厂村党支部书记王俊领说,多年来,王朝英为村里戏班的发展付出很多,今后村里会加大对戏班的扶持力度,让这一传统艺术有更持久的生命力。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