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龙琴的历史起源

由晚荣于2022-02-14整理

卡龙琴,维吾尔族弹弦乐器。是维吾尔族弹拨弦鸣乐器。清代史籍中曾称七十二弦琵琶、喀尔奈。历史悠久,造型独特,音色清脆。可用于独奏、合奏或伴奏,是演奏大型古典音乐套曲“木卡姆”离不开的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南疆麦盖提、喀什、和田、莎车一带和东疆哈密等地。

关于卡龙琴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大约500年前,有一位叫毛拉的刀郎人,酷爱音乐,用一块三角形箱式木料,把野兽的肠子晒干,拧成细弦钉上,便可以弹奏出音响。后来,毛拉几经改制,将三角形改成四边形,弹奏出的声音更加美妙了,这“有声的音箱”就是卡龙琴的始祖。

后来用共鸣箱代替胡杨木壳,钢弦代替羊肠,铁轴代替兽骨,经过改进的卡龙琴,声音更加优美悦耳,深得人们喜爱。

大约在20世纪初,民间的卡龙才使用一些金属弦。演奏时使用的揉弦器,传说是麦盖提毛拉曼的侄子乌拉依木·泼万受到鸟鸣的启发后,创造发明了揉弦器“阔西塔甫”最初是用一段羊的腿骨,后来才改用金属制作。

据和田人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所著《乐师史》(成书于回历1271年,即公元1854年)以及《凯史》、《突厥—鞑靼史》等史籍记载,卡龙是著名的维吾尔学者和音乐家艾甫纳斯尔·法拉比(约870—905)创制的。

公元1258年蒙古的旭烈兀西侵,占领巴格达(中国史称“报达国”),将阿巴斯王朝灭亡,曾带回七十二弦琵琶。元代郭侃(郭宝玉之孙),曾随同旭烈兀西征,《元史·郭宝玉传》、元代刘郁《西使记》均记载此事。

这种七十二弦琵琶可能就是卡龙传入中国后的名称。清代列入宫廷回部乐。清《钦定大清会典图》:“喀尔奈,钢丝弦十八,状如世俗洋琴。刳木中虚,左直右曲,前广后削,……以手冒拨指或以木拨弹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