铓筒,是彝、傣、满、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傣语称筚相短、哈亚。汉语称桶子、大铜角。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辽宁、吉林等地。
铓筒管体铜制,上小、下大、底空,由上、下两节组成。上节为吹管,管体细而长,顶端固定号嘴。下节为共鸣筒,呈钟形或喇叭形。不用时,上节管体可收缩进下节里,用时再拉出。
彝族、傣族的铓筒,规格较小,全长89厘米,其中上节吹管长56厘米,号嘴直径4厘米,下节共鸣筒长33厘米,下端喇叭口直径19.5厘米。满族的铓筒规格较大,全长178厘米。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铓筒的材质与结构
铓筒,是彝、傣、满、汉等族唇振气鸣乐器。傣语称筚相短、哈亚。汉语称桶子、大铜角。流行于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以及辽宁、吉林等地。
铓筒管体铜制,上小、下大、底空,由上、下两节组成。上节为吹管,管体细而长,顶端固定号嘴。下节为共鸣筒,呈钟形或喇叭形。不用时,上节管体可收缩进下节里,用时再拉出。
彝族、傣族的铓筒,规格较小,全长89厘米,其中上节吹管长56厘米,号嘴直径4厘米,下节共鸣筒长33厘米,下端喇叭口直径19.5厘米。满族的铓筒规格较大,全长178厘米。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