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角鼓的演唱形式

由Fucui于2022-02-14整理

旗籍子弟演唱的八角鼓包括5种演唱形式

岔曲

群曲,由多人齐唱、轮唱,有鼓、板、和弦乐伴奏。刘振卿《八角鼓遗闻》记述满族票友宗承芝说:清乾隆四十一年,阿桂征服金川凯旋后,将乾隆皇帝所制之《大有年》、《万民乐》、 《龙马吟》等满语军歌译为汉文,以八角鼓曲调谱曲,用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乐器金川鼓、大铜、铜钹、小锣等击节,使军士合奏而歌。清代多由子弟栗友应邀在亲友的喜庆堂会上演唱,民国以后已渐衰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有的曲艺团体曾对这种形式加以改革,由多人亦歌亦舞来演唱,称为“单弦联唱”。

八角鼓的演唱形式

拆唱八角鼓,由演员分饰正、丑脚色,根据曲词内容及人物的多少,由3~5人分包赶角,一般以3人演唱的节目为多。因其演唱近于戏曲,俗称“八角鼓带小戏”。这种演唱形式兴起于乾隆、嘉庆之间,嘉庆三年刊行的戴全德《浔阳诗稿》中有一支小曲,专咏拆唱八角鼓的演唱情况。演唱时以丑脚为主,曲词中穿插很多插科打诨的说白,近于相声的逗哏,徒供听众取笑,趣昧不高,已渐衰落。

单弦

双头人,演唱内容与单弦相同。清代对演员自弹自唱的形式多称为单弦,而以一人持八角鼓击节演唱,另一人操三弦伴奏者称为双头人,或说双头人是由两人共操一担三弦,一人按弦,一人弹拨,同时轮唱曲词的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