筚篥的音色

由Susan于2022-03-15整理

篥的音色或高亢清脆,或哀婉悲凉,质感鲜明,在法曲等演奏中常为领奏器乐。经丝路作为胡乐的一部分传至中原,也深受人们喜爱。

那一日的黄昏,胡人乐师安万善面对着黄沙掩映下的落日霞光,又吹起了他的筚篥,凄清愁苦之音让诗人李颀感慨万千,写下了《听安万善吹筚篥歌》:

“南山截竹为筚篥,此乐本自龟兹出。

流传汉地曲转奇,凉州胡人为我吹。

傍邻闻者多叹息,远客思乡皆泪垂。

世人解听不解赏,长飚风中自来往。

枯桑老柏寒飕遛,九雏鸣凤乱啾啾。

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

忽然更作渔阳掺,黄云萧条白日暗。

变调如闻杨柳春,上林繁花照眼新。

岁夜高堂列明烛,美酒一杯声一曲。”

筚篥得以在千余年间普及,其重要的原因是筚篥所具有的独特的艺术功能。筚篥通过气息支撑,可以表现出圆润不断,委婉起伏的持续音。它的音色深沉、浑厚、凄怆,对人们思想感情具有强烈的激发力,特别是表现悲愤、激昂情绪时有独到功能,古人往往借它抒发伤时感事的情怀。

筚篥的音色

新疆维吾尔族民间流行的巴拉曼,至今仍然保持古龟兹筚篥形制,用苇子制作,与木制管相比,音色略带沙哑,更具有新疆地方特色。

巴拉曼即古代筚篥的遗制。巴拉曼在维吾尔语里称“皮皮”,即簧片之意,巴拉曼可以用于维吾尔一切歌舞活动中。

在维吾尔古典音乐《十二木卡姆》里,它常常担负“琼拉克曼”(即大曲)部分的散序演奏。出现了一批反映新生活的巴拉曼独奏曲,如《美丽的祖国》、《繁荣的和田》等,深受群众欢迎。

管子、巴拉曼这两只古代筚篥的后裔,必将重新焕发青春的光彩,出现于我国音乐宝库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