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达普洛村一座不起眼的屋子里,常常回荡着宛转悠扬的乐器演奏声,时而清脆婉转,时而悠远饱满,让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梦境。屋子里面期奔、口弦和笛哩图等怒江传统民族乐器摆放得满满当当,精心制作的乐器彰显出乐器制作人的匠心独运。这里就是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邓福生的“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所在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怒江壮美多姿的山水,养育了能歌善舞的怒江人民。邓福生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他从小就有着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多年来,他不断苦练技艺,在坚守中改变,在创新中突破,积跬步之功,练就了独特的演奏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福贡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我从小就喜欢演奏民族乐器,刚开始跟着我的爷爷学习,后来进入文工队和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我又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车四恒和作曲家田丰老师系统性地学习民族文化。”邓福生说。
起初,邓福生只是演奏传统民族乐器,慢慢地他开始学习如何制作这些乐器。乐器的制作并不容易,需要经过繁琐而细致的工序,就拿傈僳族传统乐器“期奔”来说,一把“期奔”由琴头、琴杆、琴箱、琴耳、琴枕、琴马、琴弦组成,每一个部分的制作都需要格外的耐心和细心。“制作’‘期奔的选材颇有讲究,为了防止木材被虫蛀,选材一般在8、9月为最佳,多用漆树、 红松、刺头菜树等木材制作,‘期奔’在出售之前还要注意保存,不宜暴晒、潮湿和干燥,不然音色也会因此改变。”邓福生说,木料和人一样,每块都有自己的性格,只有顺应着木料的脾性,才能做出“趁手”的乐器来。
“选材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从一块方木到一把精致的乐器,要经过挑料、抛料到尺画、推刨、打箍、调音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过程不仅需要精湛的木工技艺,还要懂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就在这样的慢时光中,邓福生精心守护着传统手艺,凭着一腔热爱,邓福生制作出一件件令自己和顾客都满意的作品。
邓福生做好的第一批期奔有20把,这批期奔卖出后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后来专程登门购买得越来越多,供不应求。除了期奔,邓福生还负责制作笛哩图和口弦,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民族传统乐器与民族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相互依存,它不仅富于传统舞乐极强的表现力,还是人们了解这个民族历史变迁、生产生活、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民族团结有爱,增进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邓福生注册成立了“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教学徒制作乐器,发扬传统制作技艺。
因为邓福生制作的乐器音调准、音色美、外观漂亮,深受市场青睐。他利用短视频、微信朋友圈以及云南民族村实体销售等方式,打开传统乐器的销售渠道,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有了一定的收入。如今,他不仅是一名技艺传播者,还是一名乡村致富带头人。
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通过招收学徒培养非遗传承人,免费开展乐器期奔制作教学,让民族音乐发展壮大。结合线上线下销售方式,销售期奔、口弦琴和笛哩图等民族乐器,带动村民致富。
“现在,我收了很多名学徒,教他们制作传统乐器期奔、笛哩图、口弦等,通过销售乐器,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收入。”邓福生介绍,他通过接收学徒、开展乐器教学来培养传承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非遗传承产业发展。”邓福生说,虽然走非遗传承这条路很艰辛,但自己对未来的传承发展充满期待。
“我经常参加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寨活动,想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傈僳族文化。”未来,邓福生还有更大的目标,打造以傈僳族民族特色传统歌舞和傈僳族特色餐厅、民族文化展示厅为一体的傈僳文化风情园,既能让游客参与傈僳歌舞唱跳,欣赏上刀山、下火海、射弩等多样化表演,又能让游客在体验传统民族文化过程中感受到傈僳人民的热情。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州级非遗代表传承人邓福生:打磨民族乐器,传播怒江文化
在怒江州福贡县上帕镇达普洛村一座不起眼的屋子里,常常回荡着宛转悠扬的乐器演奏声,时而清脆婉转,时而悠远饱满,让人仿佛置身于美妙的梦境。屋子里面期奔、口弦和笛哩图等怒江传统民族乐器摆放得满满当当,精心制作的乐器彰显出乐器制作人的匠心独运。这里就是怒江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传承人邓福生的“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所在地。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怒江壮美多姿的山水,养育了能歌善舞的怒江人民。邓福生就是典型的代表之一,他从小就有着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多年来,他不断苦练技艺,在坚守中改变,在创新中突破,积跬步之功,练就了独特的演奏技巧,功夫不负有心人,他成为福贡县第四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性传承人。“我从小就喜欢演奏民族乐器,刚开始跟着我的爷爷学习,后来进入文工队和云南民族文化传习馆,我又跟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车四恒和作曲家田丰老师系统性地学习民族文化。”邓福生说。
起初,邓福生只是演奏传统民族乐器,慢慢地他开始学习如何制作这些乐器。乐器的制作并不容易,需要经过繁琐而细致的工序,就拿傈僳族传统乐器“期奔”来说,一把“期奔”由琴头、琴杆、琴箱、琴耳、琴枕、琴马、琴弦组成,每一个部分的制作都需要格外的耐心和细心。“制作’‘期奔的选材颇有讲究,为了防止木材被虫蛀,选材一般在8、9月为最佳,多用漆树、 红松、刺头菜树等木材制作,‘期奔’在出售之前还要注意保存,不宜暴晒、潮湿和干燥,不然音色也会因此改变。”邓福生说,木料和人一样,每块都有自己的性格,只有顺应着木料的脾性,才能做出“趁手”的乐器来。
“选材完成之后就可以开始制作了,从一块方木到一把精致的乐器,要经过挑料、抛料到尺画、推刨、打箍、调音等十几道工序。制作过程不仅需要精湛的木工技艺,还要懂乐理知识,更重要的是能耐得住寂寞,沉得下心。”就在这样的慢时光中,邓福生精心守护着传统手艺,凭着一腔热爱,邓福生制作出一件件令自己和顾客都满意的作品。
邓福生做好的第一批期奔有20把,这批期奔卖出后起到了很大的宣传作用,后来专程登门购买得越来越多,供不应求。除了期奔,邓福生还负责制作笛哩图和口弦,对非遗保护传承工作做出了积极贡献。民族传统乐器与民族传统音乐、传统舞蹈相互依存,它不仅富于传统舞乐极强的表现力,还是人们了解这个民族历史变迁、生产生活、民俗文化的重要途径,更是促进民族团结有爱,增进情感交流的重要载体。为了更好地传承本民族的传统文化,邓福生注册成立了“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教学徒制作乐器,发扬传统制作技艺。
因为邓福生制作的乐器音调准、音色美、外观漂亮,深受市场青睐。他利用短视频、微信朋友圈以及云南民族村实体销售等方式,打开传统乐器的销售渠道,在传承民族文化的同时也有了一定的收入。如今,他不仅是一名技艺传播者,还是一名乡村致富带头人。
邓赛赛民族乐器工作室通过招收学徒培养非遗传承人,免费开展乐器期奔制作教学,让民族音乐发展壮大。结合线上线下销售方式,销售期奔、口弦琴和笛哩图等民族乐器,带动村民致富。
“现在,我收了很多名学徒,教他们制作传统乐器期奔、笛哩图、口弦等,通过销售乐器,他们也有了一定的收入。”邓福生介绍,他通过接收学徒、开展乐器教学来培养传承人。“国家非常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推动非遗传承产业发展。”邓福生说,虽然走非遗传承这条路很艰辛,但自己对未来的传承发展充满期待。
“我经常参加非遗文化进校园、进社区、进村寨活动,想把我们的民族文化传承下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喜欢傈僳族文化。”未来,邓福生还有更大的目标,打造以傈僳族民族特色传统歌舞和傈僳族特色餐厅、民族文化展示厅为一体的傈僳文化风情园,既能让游客参与傈僳歌舞唱跳,欣赏上刀山、下火海、射弩等多样化表演,又能让游客在体验传统民族文化过程中感受到傈僳人民的热情。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乐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