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溪哈号是南溪一种古老民间吹奏乐器,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自娱自乐的道具之一,独具地方特色,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古时僰人劳作之余欢庆丰收,取竹为号,吹竹为乐,多在腊月、正月十五等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里吹奏。又因僰人姓“哈”,所以后人便把僰人发明的土乐器叫做“哈号”,并一直流传至今。
南溪哈号属于历史遗迹主类,非物质类文化遗存亚类,传统音乐基本类型。2011年6月,“南溪哈号”被列为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溪哈号是利用竹子自然的竹节,将每节的一头削薄,然后一节节插入成型,削得越薄,接头的缝隙就越小,声音的饱满度也就越好。最长的哈号能达到4米以上,要用竹子20节左右,最短的哈号像未出土的竹笋一样,仅有33厘米。
制作好的哈号在吹奏前都会提前一天浸泡在水中,也就是通过发胀,让每节竹子之间的连接更密实。这种原生态民间竹号,由于号音清纯简易、清新明快,备受人们喜爱。
哈号是古代罗龙人民工作之余文娱生活的见证,是先民古朴音乐的宝贵遗存,代表的是南溪罗龙地方民俗。2011年1月以来,中央电视台3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宜宾》、4台《远方的家——夏日到宜宾来看海》、7台《多土——住在岩洞里的人》、4台《北纬30°中国行——追寻僰人的足迹》,以及《华西都市报》《四川农村日报》等媒体及栏目,相继采访报道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哈号”代表性传承人郭道明。
首页
搜索
发现
我的
四川非遗:南溪哈号
南溪哈号是南溪一种古老民间吹奏乐器,是当地群众逢年过节自娱自乐的道具之一,独具地方特色,已有2000多年历史。相传,古时僰人劳作之余欢庆丰收,取竹为号,吹竹为乐,多在腊月、正月十五等具有代表性的节日里吹奏。又因僰人姓“哈”,所以后人便把僰人发明的土乐器叫做“哈号”,并一直流传至今。
南溪哈号属于历史遗迹主类,非物质类文化遗存亚类,传统音乐基本类型。2011年6月,“南溪哈号”被列为第三批四川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南溪哈号是利用竹子自然的竹节,将每节的一头削薄,然后一节节插入成型,削得越薄,接头的缝隙就越小,声音的饱满度也就越好。最长的哈号能达到4米以上,要用竹子20节左右,最短的哈号像未出土的竹笋一样,仅有33厘米。
制作好的哈号在吹奏前都会提前一天浸泡在水中,也就是通过发胀,让每节竹子之间的连接更密实。这种原生态民间竹号,由于号音清纯简易、清新明快,备受人们喜爱。
哈号是古代罗龙人民工作之余文娱生活的见证,是先民古朴音乐的宝贵遗存,代表的是南溪罗龙地方民俗。2011年1月以来,中央电视台3台《欢乐中国行——魅力宜宾》、4台《远方的家——夏日到宜宾来看海》、7台《多土——住在岩洞里的人》、4台《北纬30°中国行——追寻僰人的足迹》,以及《华西都市报》《四川农村日报》等媒体及栏目,相继采访报道了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哈号”代表性传承人郭道明。
参考资料
猜你喜欢
涉及艺术家
涉及乐器